查看原文
其他

采石场“变形记” | 曾经伤痕累累,今昔热血沸腾!

芦苇 芦苇景观 2022-10-24
将“芦苇景观”设为星标,了解更多精彩








现在最为流行的生态发展战略就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然而,多年前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

当时聚焦的,不是土地之上的一片繁茂绿意

而是土地之下的矿产资源

是看似划算的短期经济利益

对自然资源的粗放式开采,终于让大地满目疮痍

然而人类这个做错的小孩
似乎现在才意识到这笔生意并不划算
自然山水一旦伤筋动骨
再自我修复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人为介入也是要付出极高的代价,效果却难以预估
而作为设计师,或许还能尽点绵薄之力
做一名理性的的医生,用设计抚慰大地之殇
美国艺术家Sophia Heymans画作:采石场

今天我们主要聚焦采石场的变身之路
用设计去融合、顺应、改造,或者敬畏
看看下面这些破题思路

👇 

融入建筑


采石场遗留的痕迹往往有天然的石头,石壁

而这也可以作为建筑就地取材的铺装或背景等

匈牙利某私人住宅 / Béres Architects


Old Quarry by Reed Hilderbrand


而要说到最为著名的位于采石场的建筑,莫过于有世界十大建筑奇迹”美誉的上海佘山世茂洲际酒店。

酒店前身是一座深达80米的废弃采石场,2006年,世茂集团决定利用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化伤痕为瑰宝,建造一个世界上人工坑内海拔最低的酒店!如此复杂、浩大的工程,光是方案设计就花了7年时间,项目建设中光专利就获得了38项,还解决了5项首创难题,成为“人类伟大工程”代表。



变成剧场
根据场地现状的不同,可以以一种“轻”的姿态来处理场地
把它作为一种公共性场域,比如露天剧场

比如山东威海石窝剧场 / 三文建筑 – 何崴工作室。

场地中原有石壁被完整的保留,不做任何处理,成为剧场的背景墙。石壁因为开采石料形成弧形,使其具有很好的声学效果。

看台环抱石壁设立,从舞台地平面逐渐抬高,与石壁一起形成聚拢的场。舞台和看台的形状根据原有地形设置,并不追求对称;看台的台阶被设计成自由的折线状态,进一步加强了场地的景观性。


又比如圣玛加雷塞的采石场 / AllesWirdGut
这处星空下的奇观主要由钢铁和露天剧场构成。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将宏伟的岩面景观的氛围延伸到剧场舞台的各个部分,使之成为一种更明显的视觉包围体验。


改为停车场

来自法国Pont du diable风景区的这处采石场(景观设计:Agence Aps )就被改造成了停车场。下沉的停车场空间,被分为了三部分,两排停车位之间种植着当地的树木。



添加想象
采石场还能如何变身呢?

加拿大拉瓦尔未来公园,就是对废弃采石场设想新体验的一种尝试。MIT六名研究生对 “未来公园”进行探索的六个大胆的初步想法,将场地改造成多功能创新区。

▼多种社交空间
▼全息图与灯光设备

▼租用公园家具
▼iTable的两种用途
▼AR应用程序


化成花园

花园似乎是我们见到的更常用的处理方式。或许你心里早早就想到了上海辰山植物园的矿坑花园 / 朱育帆。确实,国人最先了解到的矿坑花园基本都是基于这个经典案例。

其设计结合中国古代“桃花源”隐逸思想,利用现有的山水条件,设计瀑布、天堑、栈道、水帘洞等与自然地形密切结合的内容,深化人对自然的体悟。其对地势的巧妙利用,以及空间变化带给人的峰回路转,至今都是学习的典范。


而由北京多义景观设计的南宁园博园采石场花园同样精彩。在这个33公顷的场地上,共分布着7个采石场。破碎的丘陵,高耸的悬崖,荒芜的地表,深不见底的水潭,成堆的渣土渣石,和生锈的采石设备,都成了设计师化腐朽为神奇的载体。该设计也荣获2020年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综合设计类荣誉奖

又或者是来自张唐景观打造的网红项目:南京汤山矿坑公园。
景观设计通过梳理现场地形和水文,在已经被破坏的自然碎片基础上形成丰富的体验场所,包括四个不同景观功能的宕口(温泉酒店、攒子瀑、天空走廊、伴山营地),阡陌花涧、矿野拾趣与三叠湖,以及服务配套的餐厅茶室等。

而说到世界最为著名的
当属园艺艺术领域中的一枝奇葩
世界著名的第二大花园:布查特花园

(The Butchart Gardens)

想查看花园更多信息

欢迎点击上方蓝色文字或下方图片或跳转

它创造了世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一个奇迹
在保持矿坑独特地形的基础上
巧妙地将罕见的奇花异木揉合起来,以花卉美化采石场
创造出了享誉全球的低洼花园

而除了布查特花园
还有很多以花园的操作让采石场重获新生的
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01.
伊丽莎白女王公园
· Queen Elizabeth Park
这个占地约52公顷(130英亩)的公园是世界上维护最精美的公园之一,位于温哥华最高点的Little Mountain。每年都有将近600万游客慕名而来,也是温哥华年度游人数目第二多的公园。这里过去是玄武岩采石场,温哥华的第一条公路就是用这里开采的石头建成的。同时,它也是温哥华迷人的布洛德尔音乐学院的所在地。
以前的采石场,现在早已是一片生机盎然,丰富多样的植物在这里蓬勃生长,毫不吝啬地装点每一处角落。这里即使不是温哥华市中心最美丽的景点,但也算得上是一个植物仙境。花园,丘陵,公共艺术品,花卉温室,享受大自然美美的一天。
这里的植被树木集结了世界各地最美的品种,每当春夏交替,1500多种树木竞相开花,看樱花不用去日本,在这里也能感受一把味道十足的樱花雨,一条小溪横穿花园,为这里增添一抹清爽之气。


02.
Miséry采石场的非凡花园
·设计PHYTOLAB
这个位于法国南特的采石场公园一期工程于2019年9月交付。它也是南特第101个花园,开放的第一天,有16,000名游客到访。
公园从艾米塔格街一直延伸到Caillou,并成为码头和花园之间的过渡。占地4公顷的花园中心被分解成两个大小相等的特定区域,它们彼此融合:树木和西花园。你将可以沿着岩石圆形剧场转身,也可以在一个空间内进入休闲廊架。
非凡花园是一个25,000种植物的公园,可以眺望美景的海滨长廊,还有一个25米高的瀑布,飞流直下尤为壮观。出于生态原因,瀑布的水是自循环的。
顶部地面与下沉公园之间由一段蜿蜒的楼梯相连,有177个台阶和28米的垂直高度。台阶上设有四个观景台,可眺望整个公园及卢瓦尔河的景观。
踏进公园,天然石壁,地面铺装,瀑布洞穴,丰富植物等,一切都让人从城市喧嚣中脱离出来,但又同时在提醒着过去,见证非凡。
目前项目只交付了一期,东侧花园还在进一步施工中,主要包括苍鹭树,由人行道和眺望台相连的树木以及活泼的多样生物。预计到2023年竣工。


03.
布拉肯里奇公园的日本茶园
·Brackenridge Park Japanese Tea Garden
这个位于美国圣安东尼奥市的日本茶园由Ray Lambert于1917年设计。在1880年~1908年期间,这里是石灰石采石场,后一直被废弃。直到1915年Lambert将空间变成一个“百合池”。 从1917年开始,将采石场的北端改造成观赏景观。
1926年,市政府邀请当地的日裔美国艺术家Kimi Eizo Jingu居住在花园中,并开设了一家名为Bamboo Room的小咖啡馆。直到1942年由于二战期间的抗日情绪而被驱逐出境。该景观被称为中国沉没花园,直到1984年被重新指定为日本文化遗址。
小花园被容纳在约1,200平方英尺的不规则形状区域中。景观由两个石灰石雕刻而成的水池组成,这些水池被热带植物的床架所包围。人造岛横跨两个水域,并通过通路和石拱桥网络与周围的景观相连。
瀑布从采石场的最北壁下降,该壁下降约60英尺,位于池塘后方。
一座带棕榈叶屋顶的日式宝塔坐落在Jinu House附近的南部泳池边缘,并享有全景。该花园是Brackenridge Park的一个特色,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历史名胜名录。
建造这个世界一流的日式花园确实是整个城市的努力。当地居民及市苗圃捐赠了很多外来植物,市公共服务局捐赠了照明系统。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改善一直在持续。花园在2007年关闭了将近一年,并在2008年3月重新开放,耗资150万美元进行了翻新。固定了瀑布和池塘,增加了新的植物及再循环系统,修建了更多的人行道,保留了大部分历史,但为花园增添了新的活力。
这是一个可以度过安静下午的理想场所,这个宁静的花园里充满了奇特的植物,还有宝塔,锦鲤(鲤鱼)池塘,甚至还有一个小瀑布。夏季,荫凉的人行道和许多树木为市民提供了绝佳的避暑场所。


04.
英国什鲁斯伯里采石场公园
·The Quarry Park
这个光荣的29英亩采石场公园位于的什鲁斯伯里环圈的西部凸起处,步行不远即可抵达市中心。公园于1719年进行了景观美化。上图所示区域为The Dingle,它是14至16世纪的采石场。

这个装饰性的下沉式花园始建于1870年代,由Percy Thrower设计。如今这里是一个美丽的封闭式园林花园,隐藏在公园中心。

花坛中的雕像代表Sabrina,她是神话中的仙女,曾在塞文河中淹死。

这里也是举办多项盛大活动的场地。比如5月的什鲁斯伯里帆船赛活动,6月的什鲁斯伯里美食节和7月的摇滚音乐节。8月中旬的什鲁斯伯里花展,一个多世纪前就被搬到了风景如画的采石场公园,每年夏天,这里都会盛开300万朵花,超5万名参观者到访。



05.
斯通菲尔德火山公园
·设计:Surfacedesign, Inc.

场地最初是由两座活火山构成,火山迸发出的熔岩为玄武岩的形成创造了理想条件。后来这里就成为了采石场,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这里被纳入废弃工业用地范畴。
设计团队设计了一种新型生态和文化友好型开发模式。建议在此设计一个以雨水花园为基础景观框架的湿地公园,并成为此地块的核心发展模式。公园设计融入了当地毛利人的景观特质。通过重新利用场地中玄武岩,帮助塑造公园景观的方式,这也认可了采石场的修复价值。在湿地公园里,石头梯田唤醒了人们对古老的毛利人石田的记忆。
将11个公园保护区空间和种植pohutukawa树的林荫大道(模仿原始熔岩流)结合起来帮助系统的实施。整个设计的关键词是生态,每个公园都展示了一个生态过程,从水净化到独特的火山植物生态。
在雨水流入饮用水体之前,会流经石笼和巨石,这是古代毛利人传统的处理方式。湿地上方设置了蜿蜒的木板路,湿地中划分了水收集、处理和清洁的空间,同时通过沉淀和种植的方式促进栖息地的生成。鼓励游客在不干扰自然过程的情况下使用这些系统。

编辑:立夏

校对:小柳

审定:潘工



  The end  


注:本文由芦苇景观整理编辑,若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 华中花境公益论坛
● 东南花境论坛● 西南花境论坛● 华南花境发展论坛● 第二十季花境实训营(深圳)● 第十九季花境实训营(深圳)● 第十八季花境实训营(成都)● 第十七季花境实训营(北京)● 第十六季花境实训营(武汉)● 第十五季花境实训营(金华)● 第十四季花境实训营(成都)● 园林植物造景与落地把控高级研讨班(福州)● 园林植物造景与落地把控高级研讨班(北京)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芦苇课程

喜欢我们,可以点“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